三、代表性科研成果: 1. 主持的项目“土—结构相互作用对苏州地区高层建筑风振响应的影响”获2006年苏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 范存新,张烨超、姜绍飞,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法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工业建筑,2016(6),168-173 3. 范存新,赖韬,方有珍等,“基于Kanai-Tajimi模型的地震作用荷载新型识别方法”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3),426-432; 4. 范存新,葛义娇,谢丽宇,“基于概率可靠度的输电塔风灾易损性分析”,工业建筑,2015,45(7),84-88 5. 范存新、陈家瑾、张毅、唐和生,“杆系结构多荷载识别的三角级数分析法”,力学季刊.2008,29(3),487-491 6. 范存新、陈家瑾、张毅、谢小明“钢筋混凝土圆球壳基于双剪屈服准则无矩理论的极限分析”,应用力学学报,2008(1); 7. 范存新,张毅,薛松涛,陈镕.“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对高层建筑风振舒适度的影响”.振动与冲击. Vol.25 (3), 2006,90-94; 8. 范存新、薛松涛、陈镕、张毅.“考虑风-结构-土耦合作用时高层建筑的风振响应分析”力学季刊.2004(2),271-278; 9. 范存新、陈镕、薛松涛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对高层建筑顺风向风振响应的影响”.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12),2078-2084; 10. 范存新、陈家瑾、谢小明、薛松涛.“用双剪屈服准则对钢筋混凝土板进行塑性铰线的极限分析”.固体力学学报.2002,23(3),340-345; |